公開、透明、眾人參與

開放文化 (Open Culture) 的概念源自開放原始碼運動。在早期,因為商業模式和封閉的思想,使用者購買某商業軟體之後,若是遇到問題不適用,或是驅動程式不合,都必須要和廠商回報問題,等到商業公司有時間更新了,問題才有可能解決。這樣緩慢的步調,漸漸扼殺了軟體程式的發展。於是 80 年代後期開始有了自由軟體、開放原始碼軟體運動,鼓吹原始碼的公開透明,讓想要改程式碼的人可以自由更改、多人共工的風氣,在當時可以說是引發軟體界的大革命,也帶起了軟體界的開放風潮,進而擴張至其他領域,「公開、透明、眾人參與」的革新思想一直影響著現今的軟體、產業甚至政府組織的發展。

開放源碼——每個人打造自己的樂高

開放源碼、開放原始碼 (open source) 嚴格說來有兩派的擁護者,一為自由軟體 (Free Software)、一為開放原始碼軟體 (Open Source Software),本網站中提到的「開放源碼」或是 Open Source,泛指原始碼、或核心文件,是公開的,而非限制解釋於特定的 free (open source ) software。

關於 Open Source 的解釋,我們非常推薦這一個由 Bit Blueprint 所製作的樂高版本影片,經 Jimmy Huang 翻譯,用簡短幾分鐘就可以瞭解開源的概念。

隱身你我日常生活中的開放源碼

從龐大的全球性的軟體專案如 Linux、FireFox 瀏覽器、Android 手機作業系統、早期蘋果電腦的 BSD 作業系統、Apache HTTP Server、維基百科、... 到小至台灣開源社群中聲名大噪的 Hackfoldr、求職小幫手、立委投票指南...等等 g0v 的專案,都是開放原始碼的專案。

作業系統、瀏覽器、影像處理、程式語言,這些都已經有開放原始碼的專案,現在開始發掘他們吧!

從開放源碼到開放文化

不光是軟體程式碼的開放,舉凡硬體電路設計、取之於民或與民眾權益相關,應當公開的政府資料、醫療知識、各領域專業或其他科普知識... 等等,都應該要能夠在合理的範圍內公開、透明,讓眾人能夠參與,如此可讓知識技術不再被拘泥於高牆之後,並且藉由眾人協作之力,得以快速發展和永續留存,這些都可以說是開放文化的範疇,開源其實就存在於你我的生活小角落,處處可開源,只要我們要用心去發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