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林強《時間浸漬》到 Mong Tong《明日音》,開放文化基金會(OCF)將開源精神帶入音樂與藝術,讓創作能被自由分享、再製與流動。我們相信,當更多人能自由參與、共享與創作,開源的文化就能持續延伸與茁壯。這場「開放音樂」的實踐,透過 Mong Tong 的第十張錄音室專輯《明日音》,專輯募資與演出專場售票,將於 10 月 15 日起同步於 FlyingV 平台上線。
其實,這場開放音樂的革命早已展開。
有聲的開放音樂革命
2008 年,Nine Inch Nails 以 Creative Commons 授權釋出專輯《Ghosts I–IV》,震撼主流唱片工業,為數位時代的自由分享與再創作揭開序幕。2017 年,King Gizzard & the Lizard Wizard 更將母帶與設計檔案全面公開,鼓勵樂迷自行壓製彩膠、重新設計封面,讓音樂真正回到公眾手中。
近年來,因為新興科技的快速發展,全球音樂圈也正掀起一股反思的浪潮。從 King Gizzard & the Lizard Wizard、Godspeed You! Black Emperor 到 Massive Attack,不少樂團選擇將自己的作品從 Spotify 等串流平台下架,拒絕讓音樂淪為演算法與資本邏輯的附庸。他們的行動,是對串流經濟壓縮音樂價值的回應,也是對創作自主權的重新主張。
今年開放文化基金會所製作的《明日音》不僅是 Mong Tong 首次以公眾授權形式發行的作品,更是一個讓音樂能自由流通、再製與重構的聲音實驗。專輯中的音源與素材將完整開放,只要標示原作者,即可自由 Remix、取樣或商業使用。這樣的釋出,象徵著創作者將音樂主權交還給公眾,使這張專輯不再只是單向聆聽的物件,而是一個不斷被重組與再生的音樂資料庫。
開放音樂才能有更多創作
從音樂層面來看,《明日音》延續了 Mong Tong 一貫對時間與幻象的探索。相較於 2019 年的《日月史》以太陽軌跡與神話地景為主題,《明日音》轉向更遼闊的地景與聲響書寫,靠近中亞音樂的氛圍與質感,也帶著電影配樂式的敘事張力。民俗聲響在專輯中被處理得如同咒語般纏繞,與電子合成器的質地交錯,最終構築出既古老又前衛的聲音結構。
多首曲目取樣並再創作自林強的《時間浸漬》,在延續與致敬之間,形成一種開放式的辯證。創作者不僅引用既有素材,而是在公眾資料庫的基底上持續想像與構築新的聲音語彙,展現出開源創作所帶來的再生力。與百合花、黃大旺、White Wu(落差草原 WWWW)等音樂人的合作,則進一步拓展了專輯的能量維度:〈萬引〉中台語吟誦的節奏被嵌入異國電子的結構之中,〈強烈建議〉則以黃大旺的聲音為軸,讓整體氛圍如電影般流動,曖昧而遼闊。
這次專場演出由新媒體藝術團隊 XTRUX 操刀舞台設計,他們以遊戲引擎為核心語言,將音樂、影像與空間整合成一個可探索的宇宙。這樣的現場形式呼應了 Radiohead 的互動展覽《Kid A Mnesia Exhibition》,觀眾不再是被動的聽眾,而成為能在聲音場景中自由移動的參與者。聲音、影像、燈光與身體在現場即時生成,讓舞台成為一個會呼吸的虛擬環境。
《明日音》專場將於 2025 年 11 月 30 日在台北 SUB LIVE 舉行,特別來賓包括百合花、黃大旺與 White Wu。這場演出不只是新專輯的首次公開,更是一次「開放音樂」理念的集體實踐 —— 當音樂的未來能被自由取樣、再造與傳播,創作的界線也將隨之消融。
從《時間浸漬》到《明日音》,我們將開源精神帶入音樂與藝術,讓創作能被自由分享、再製與流動。OCF 相信,「開源」不只是科技的語言,也是一種文化的行動。透過與音樂人、藝術家及公眾的合作,我們持續探索開源如何成為推動創作自由與文化共榮的力量。邀請您關注並支持這項募資計畫,讓更多人看見來自台灣的開放音樂實驗,並共同參與其中。
募資與專場資訊
- Mong Tong × XTRUX《明日音》專場
- 時間|2025 年 11 月 30 日(日)18:00 進場|19:00 開演
- 地點|SUB LIVE(臺北市南港區市民大道八段 99 號)
- 特別來賓|百合花、黃大旺、White Wu(依筆畫排序)
- 主辦單位|開放文化基金會
- 協辦單位|臺北流行音樂中心
- flyingV 募資與門票|https://www.flyingv.cc/projects/35562